最新新闻
起亚电动SUV EV9升级,动力与软件得到全面提升 上汽大众新款SUV途岳正式上市,售价15.86-21.66万元 福特领衔投资45亿美元,将在印尼建立镍加工厂 主机厂召开座谈会,探讨国六B切换情况 特斯拉在墨西哥大举投资,助力其成为电动汽车大国 特斯拉推出版Giga啤酒,啤迷大喜过望 西安特斯拉中心车间揭秘,让你近距离了解制造 宝马、特斯拉等豪掷重金,墨西哥将成电动车大国 本田雅阁e:HEV亮相:能否成为雅阁救世主? 特斯拉中国首次败诉,需退一赔三 AI伦理员工大量裁减引发业界担忧,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被指责 AI过于强大,人类面临危险?马斯克、图灵奖得主呼吁暂停GPT-4模型后续研发 微软早期阶段将广告植入GPT-4版必应搜索 故意毁灭证据:美法庭对谷歌Play商店垄断诉讼开出罚单 元宇宙仍是未来,但实现需要时间——Meta重申在计算领域的地位 AI老板发出警告:无法解释的推理能力可能导致人类灭亡 监管机构开始对特斯拉Model X的问题展开调查 追溯OpenAI的历史,揭示其与马斯克的众多纷争 GitHub裁员,印度团队成最大受害者 微软与OpenAI强力结盟,共同致力于网络安全领域 AI视频素材来源不明,百度文心一言创作者面临版权风暴 OpenAI神秘CTO只有35岁,是ChatGPT之母 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开始寻找合作伙伴 推进人体试验 芝麻信用黑灰产生意:购买会员、薅羊毛可轻松提升信用分 比尔盖茨遭马斯克批评 AI 理解有限 AI越来越智能,你的工作还能保住吗?现实不容忽视 微软研究惊艳科学界:GPT-4能力接近人类,AI朝“天网”迈进? 推特泄露部分源代码,GitHub受命删除,安全问题引人担忧 谁在制造泰国游客流失的恐慌?真相揭秘 为何马斯克和OpenAI撕破脸了?马斯克为何实际控制被拒?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科技 >

评测咕咚蓝牙智能心率带以及谁是网速最快的手机

2020-01-15 08:57:04   来源:
导读 当然不是小米手机。虽然雷军前两年的口号是发烧手机,可在网速上小米手机从来不算发烧。若论网络速度,首要看网络制式。眼下最先进的商用数

当然不是小米手机。虽然雷军前两年的口号是“发烧手机”,可在网速上小米手机从来不算发烧。

若论网络速度,首要看网络制式。眼下最先进的商用数据网络是4G,包括TD-LTE、LTE-FDD。4G标准下,则要看Cat值(ue-Category),这个指标便是本篇的主题,它决定着一个运营商网络网速的最高上限以及一台4G手机的最高网络上限。

我们经常会听到,运营商宣传自家4G最高速率多少、手机厂商公布支持的LTE Cat值和最高速率,把这些数据罗列一下:

Cat 11:下行600Mbps

Cat 9:下行450Mbps

Cat 6:下行300Mbps

Cat 4:下行150Mbps

Cat 3:下行100Mbps

简单解释下,在2G、3G的时候,标准很稳定,基本上网络速率都是一两次到位,譬如WCDMA的24Mbps、42Mbps。4G不是这么回事,它有一个递进,核心叫做载波聚合技术。普通4G速率最高150Mbps,双载波聚合最高300MBps,三载波聚合更高。Cat是用来描述这个网络的速率的。

之所以递进,是因为一步到位很难。目前主流的4G手机,大多只支持Cat 3、Cat 4,这部分的4G手机基带竞争大、性价比高。中国展讯、韩国三星、美国Marvell都能满足。旗舰4G手机,可以支持到Cat 6,符合要求的基带厂商有海思、高通、联发科、英特尔等。

顶配手机,最高是Cat 9,如大家所知,这个层次只有高通了,不过最近英特尔也推出Cat 10的基带模块。前不久在MWC上,高通还公布了下一阶次支持——Cat 11,支持它的基带将在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发布。

目前在市场上,最常见的是Cat 3、Cat 4的手机,Cat 6的手机大概只有10数款。全球最好用手机,iPhone 6/6Plus只支持到Cat 4,反而是Android阵营三星、LG、华为等支持Cat 6。相比之下,Cat 9就更少了。

而在另一层面,运营商网络的支持也没这么快。国内现状,中移动Cat 3,中联通、电信Cat 4。一位接近移动的内部人士告诉雷锋网,中移动年底将上马Cat 6,不过显然还需要些时间,这个升级过程并不轻松。全球范围内,Cat 6网络也为数不多。

在整个过程中,终端快于运营商网络。不过实际要推,还得运营商出手,只有运营商提高入库要求,才能推动下游终端厂商的更新换代。

而如果你买到了最新支持Cat 9网络的手机,不夸张的说,三年后依然是全球顶配网络。

Codoon 咕咚 蓝牙智能心率带体验报告

咕咚[Codoon]的产品有“咕咚运动+”手机运动健身软件,以及智能手环、健康秤、蓝牙电子秤和“咕咚笑”等硬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咕咚推出的一款基于蓝牙4.0的智能心率带,其官方指导售价为299元人民币。它有什么用途?又智能在哪里呢?

心率带[心率表]和它的工作原理

心率带顾名思义是一条用来测量心率的胸带[主要测量运动心率],它已经广泛用于心率表中,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物。心率表测量心率的方法常见的有两种,其中无胸带式多使用光电投射测量法,即手表上安装有红外收发装置,利用血液中血红蛋白吸光度的变化来测量心率。

有胸带式心率表测量心率则主要依靠心率带。现代医学证明心脏是在电流脉冲的驱使下进行跳动的,一次电流脉冲引起一次心跳。心率带正是通过感应电流脉冲来测量心率的,它的这种方法被称作心动电流测量法[也是心电图测量原理],其测量准确度高于光电投射测量法。

咕咚心率带和“咕咚运动+”软件的使用

咕咚心率带与传统心率带的工作原理相同,而其所谓的“智能”主要是它能够通过“咕咚运动+”手机软件实时测量运动心率、分析运动强度[某些第三方软件也可以使用],并且能够将这些数据与他人分享。不过咕咚心率带支持的手机型号有限,仅包括苹果iPhone4S、iPhone5和三星Galaxy S III[i9300]、Note 2,购买时需注意。

咕咚心率带与手机之间的通讯基于蓝牙4.0,蓝牙4.0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运行和待机的功耗较低,官方称咕咚心率带使用一次性纽扣锂电池[CR2032]可待机6个月以上。使用时,咕咚心率带对佩戴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操作。

按照说明,一名成年男子佩戴咕咚心率带的正确方法是[女性用户请自行查阅说明书]:

1、确认心率带的佩戴位置正确。心率带要位于在胸肌下方,心率带内侧两个测量电流脉冲的传导垫片要在尽量靠近心脏的位置。

2、确认传导垫片和皮肤紧密贴合。咕咚心率带长度可调有弹性,它在不拉伸情况下的长度大概在64cm-82cm[1.9市尺-2.5市尺]之间。对于胸围在这个范围内的体型较瘦的男士来说,可以选择较宽松即胸围和心率带长度大致相等[比如胸围80cm,心率带长度80cm]的佩戴方式,但要给传导垫片喷洒少量的水或者涂抹些许传导凝胶[一般情况下热身运动出汗即可]来提高它与皮肤贴合的紧密程度。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将心率带勒紧,心率带长度远小于胸围的方式[比如胸围80cm,心率带长度70cm],只是此时佩戴也许不够舒适。而体型较胖的用户就不用为此“烦恼”了,因为心率带会被撑起,然后牢牢固定在身上[这是我们胖子的唯一优势?]。

前面提到,通过“咕咚运动+”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享才是咕咚心率带真正“智能”的核心。“咕咚运动+”能够将心率带传送来的电流脉冲信息转化为便于观察的实时心率数值,并绘制心率变化图,分析和监控运动强度,进而帮助用户制定运动计划或者避免心脏超负荷发生意外。这部分的具体分析,我们在最后的运动状况部分统一来说。

“咕咚运动+”软件中还加入了“约跑”功能,能够帮你找可以一起聊天排闷、相互监督的锻炼伙伴,也是很有价值的。尤其是对于我这种宁肯打球也不愿意跑步的人来说,这样才会有继续跑下去的兴趣。

我的运动状况分析

我们利用咕咚心率带和“咕咚运动+”软件测量心率和运动强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帮助制定运动计划,或者避免心脏超负荷发生意外。而我实际的运动情况是:慢走心率在130次/分钟左右,快走心率可达到140次/分钟,在跑步机上大步走[6.5速度]心率更是可以达到150次/分钟,这样的运动状况是否合理呢?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法判断。不过世界上对于运动强度和心率关系的研究还没有定论,所以它们的计算结果并不相同[甚至差异较大],还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实际分析。

鄙人年龄30岁,体重90kg,安静时心率75次/分钟。那么,我的最大心率和适宜运动的心率分别为:

对比测试和计算数据,我运动时的心率虽然看上去是安静时心率的一倍,但仍在适宜运动的范围之内。而就我自己的感受来讲,即便是在跑步机上比较劳累但并无太多不适,所以这样的运动强度还比较合理。并且运动强度保持在2-3之间,说明进行的主要是有氧运动,是有利于减肥的。

总体使用感受

咕咚心率带和传统心率带一样都是用来测量运动心率,帮助人们制定运动计划、规避运动风险的。而它的特色和“智能”之处是以现有智能手机为平台,既获得运动数据又分享运动数据,通过云平台分享以及社交的力量,监督和促进自己长期锻炼。在收获健康身体的同时,也获得更多乐趣、更多成就感,甚至结交更多的新朋友,有着不错的用户体验。

咕咚心率带的功耗超低,续航能力很强。它的功能是手机本身无法替代的,但咕咚心率带也不能独立工作,数据是实时和手机交换的。使用时咕咚心率带需要通过蓝牙实时传输数据,目前可以确认仅对iPhone iOS5.x以上支持最为良好。从Tmall官方店留言和我们使用情况来看,即便是在官方推荐的三星Galaxy S III[i9300]和Note 2下,咕咚心率带表现也不够好,这与我们验证的几款Android手机结果类似。在智能穿戴核心生态下,iOS又下一城。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