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起亚电动SUV EV9升级,动力与软件得到全面提升 上汽大众新款SUV途岳正式上市,售价15.86-21.66万元 福特领衔投资45亿美元,将在印尼建立镍加工厂 主机厂召开座谈会,探讨国六B切换情况 特斯拉在墨西哥大举投资,助力其成为电动汽车大国 特斯拉推出版Giga啤酒,啤迷大喜过望 西安特斯拉中心车间揭秘,让你近距离了解制造 宝马、特斯拉等豪掷重金,墨西哥将成电动车大国 本田雅阁e:HEV亮相:能否成为雅阁救世主? 特斯拉中国首次败诉,需退一赔三 AI伦理员工大量裁减引发业界担忧,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被指责 AI过于强大,人类面临危险?马斯克、图灵奖得主呼吁暂停GPT-4模型后续研发 微软早期阶段将广告植入GPT-4版必应搜索 故意毁灭证据:美法庭对谷歌Play商店垄断诉讼开出罚单 元宇宙仍是未来,但实现需要时间——Meta重申在计算领域的地位 AI老板发出警告:无法解释的推理能力可能导致人类灭亡 监管机构开始对特斯拉Model X的问题展开调查 追溯OpenAI的历史,揭示其与马斯克的众多纷争 GitHub裁员,印度团队成最大受害者 微软与OpenAI强力结盟,共同致力于网络安全领域 AI视频素材来源不明,百度文心一言创作者面临版权风暴 OpenAI神秘CTO只有35岁,是ChatGPT之母 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开始寻找合作伙伴 推进人体试验 芝麻信用黑灰产生意:购买会员、薅羊毛可轻松提升信用分 比尔盖茨遭马斯克批评 AI 理解有限 AI越来越智能,你的工作还能保住吗?现实不容忽视 微软研究惊艳科学界:GPT-4能力接近人类,AI朝“天网”迈进? 推特泄露部分源代码,GitHub受命删除,安全问题引人担忧 谁在制造泰国游客流失的恐慌?真相揭秘 为何马斯克和OpenAI撕破脸了?马斯克为何实际控制被拒?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科技 >

评测森海塞尔Amperior头戴式和国产x86处理器的价格是多少

2020-01-09 16:38:10   来源:
导读 2016第一季度已过,AMD发布了一份惨不忍睹的巨亏……然而不同的是,这一次华尔街的气氛变了,即使财报仍显示巨亏,但却没有导致AMD股价像去

2016第一季度已过,AMD发布了一份惨不忍睹的巨亏……然而不同的是,这一次华尔街的气氛变了,即使财报仍显示巨亏,但却没有导致AMD股价像去年一样暴跌——相比去年这个时候的暴跌20%,AMD今天狂涨超50%,这是华尔街看到盈利希望了?还是AMD在2016年的押宝即将兑现了?

都是,不过在小编看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则是AMD与中科院达成了合资授权交易。这其实是AMD让华尔街看到了未来新的商业模式,一种类似于ARM但又远超过ARM的依靠知识产权来获利的模式。

可以说,AMD在半定制市场中的摸爬滚打帮助其找到新的生存方式。而今,AMD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半定制技术授权给了中国。从此,该公司不再是一个人战斗,其设计的CPU架构将会有中国衍生版,并会在中国的市场上开疆拓土。其中的利润可能比自主销售低了不少,但至少生存的警报自此应该是暂告一段落了。

于是,问题又来了——AMD擅自把X86架构授权给中国公司,英特尔同意了么?美国政府放行了吗?

对此,AMD发言人是这样回答的:交易既不违反与英特尔的交叉授权协议,也完全符合美国政府规定的出口规范。事情真的如AMD说的那么简单吗?作为一个对AMD/英特尔交叉协议有过深入研究的小编,这里特别就媒体报道的一些混淆,以及交易未来仍可能面临的一些障碍,做一个粗浅的分析和猜测。

英特尔或无话可说

在AMD公布消息后,很多媒体在第一时间对交易是否破坏了AMD与英特尔的交叉授权协议提出质疑。一般认为,AMD单方面将X86技术授权给第三方公司的行为,在交叉授权协议中属明文禁止的,因此英特尔必然会予以反对。

然而,根据小编的理解,AMD虽然确实无权将X86指令集(ISA)的相关技术授权给第三方,但是自主设计的X86 CPU架构(譬如推土机架构和未来的Zen架构等)则是可以被授权的。说得更通俗一点,前者是用以创造X86 CPU的基础专利技术,目前全球只有英特尔、AMD和威盛(VIA)持有,而后者则是设计好的公版CPU架构,属于AMD自主持有且拿来即可使用的知识产权。

英特尔毕竟不拥有AMD,因此对AMD的正常商业行为是无法进行干预的。也许又会有人说,英特尔是X86指令集的创造者和所有者,因而有权否定AMD一切有关X86知识产权转让的行为,就像当年反对AMD分拆GlobalFoundry工厂一样。

可惜,今天的X86专利技术已变得十分复杂,英特尔并不拥有全部与X86指令集相关的专利,尤其是AMD率先拿出64位的AMD X86-64拓展指令集之后,微软压迫英特尔就范,AMD很大程度上已经掌握了与英特尔平起平坐的话语权,于是才有了后来的“交叉授权”。何谓“交叉”?就是你可以用我的专利技术,我也可以用你的专利技术,彼此的专利数量不一定相等,但重要性基本达到平衡,谁没了谁都无法“活”下去。

因此,AMD如果不将“交叉协议”中保护的技术授权给第三方,英特尔即使不喜欢(毕竟还是间接多了个竞争对手),也很难有所行动。

除非……英特尔想玩一些“阴的”,通过美国政府来施压AMD,以禁止将X86此等重要的技术曝露于竞争国家的手中。

美国政府仍可能放话

谈美国政府的态度前,还是需要了解清楚AMD到底把什么技术授权给中国了。前面已经说明,AMD是不太可能把X86指令集相关专利授权的,毕竟自己不持有全部专利,也会因此破坏与英特尔之间的“交叉协议”。那么,什么是只属于AMD,但又符合“microprocessor technologies and system-on-chip technologies”(CEO在财报会议上的原话)这个官方解释的专利技术呢?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microprocessor(微处理器)和SoC(system-on-chip)。

说到AMD的APU产品,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一种把CPU和GPU集成到同一芯片的处理器产品。那么说到SoC,大家也不陌生,但却总认为是与APU不一样的东西。当然,如果从芯片内部组成和功能来划分,两者确实不同,但如果从设计和生产的角度看,两者都属于同一家族的东西——当前的SoC芯片可能会集成更多其他功能的芯片,如3G/4G基带芯片、DSP或者南北桥控制芯片等。APU不是不可以集成这些,只是一开始的定位没有考虑到这样的需求。今天的APU也集成南北桥芯片了,面向嵌入式市场的半定制产品,集成DSP甚至基带也都是发生过的。

所以,小编大胆的猜测:AMD向中国授权的是已经设计好的CPU内核,譬如用在PS4和Xbox One里面的Jaguar微内核和即将问世的Zen内核;以及将该内核与其他不同功能芯片内核集成到同一SoC里的相关技术,譬如CPU内核与GPU内核的互联结构(Interconnect Fabric)。大家尤其不要忘记了,AMD是异构系统架构(HSA)基金会的创始人之一,是HSA这条发展路的资深拥护者,而HSA几乎是服务器、超算产业公认的未来趋势。

那么,AMD为什么敢说交易完全符合美国出口规范,为什么敢笃定美国政府不会干涉?因为,同样开放芯片架构授权的事情,英伟达做过(开放开普勒GPU架构授权),英特尔做过(入股并授权Atom架构给锐迪科),IBM做过(开放PowerPC指令集给多家中国初创公司),MIPS也做过(龙芯就不多说了)……这里不乏面向高性能服务器市场的玩家,所以一个如今在服务器市场上占有率不足1%的AMD,又能怎样呢?

不过,毕竟是X86,毕竟是领跑全球超算市场最主要的指令集架构,如果AMD的Zen意外空前成功,让中国基于Zen设计的服务器SoC获得空前好评,美国政府还是会讲话的。当然,那至少是两年以后的事情。现阶段,大家连个产品蓝图都还没看到,几个亿美元的授权费顺利入账AMD则应该不是大问题。

交叉授权的争议

回到交叉授权这个争议问题上,小编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何一直有媒体在质疑AMD可能破坏了协议,可能会引起英特尔不满。双方协议签署于2009年,此后英特尔便与中国展讯通信及锐迪科达成了X86授权交易(也是与SoC设计及制造相关)。AMD今天的交易与英特尔当初的交易从字面上看并无不同,如果一定要认为协议已经被破坏,那最有可能则是AMD认为英特尔破坏在先,所以自己现在也不必遵循。

其实,AMD和英特尔的交叉授权协议也不是很冗长很复杂难懂,链接在这里,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行研究一下。

里面没有具体谈到哪些专利技术是被限制转让的,但可以安全地认为:一颗被设计好的CPU内核应该是不在其中,毕竟英特尔也这么做了。

另外,协议和AMD在财报会议上的解释也都提到了企业结构的问题。小编认为,AMD应该至少持有合资公司51%的股份,即结构上继续为AMD控制的公司。这样一来,AMD的技术转让也可以被认为没有对实际控制人发生改变,一定程度上符合协议内容的规定。

希望中科院能从中获益

写到这里,可能已经有一些网友看出了小编想暗示的东西:

首先,AMD授权的是内核,而不是X86指令集。这表明中科院无法对AMD的CPU设计进行更改,所以也就不会有所谓的国产“X86中国芯”。不能修改,但也还是可以看到设计,中科院能否通过“看”而偷师AMD,将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议题。

其次,AMD没有透露具体授权了多少专利技术和哪些专利技术,其中的重要性和价值,真的就只能等产品问世后才得以评估。AMD表示仅专利的授权部分就价值2.93亿美元,此后每生产一颗芯片,还可以有专利抽成。限制还很难说是不是太贵了,但希望中国不要因为迫切渴望得到高端CPU技术而出现乱花钱、花冤枉钱。

再则,AMD强调交易已经完成,即中方的购买费已经陆续到账,未来一两年内就会收到全部2.93亿美元。而合资公司首个产品也估计要等一两年,届时美国政府会不会因为技术的敏感性再出面阻隔,难说……不敢想……尤其是考虑到中美间愈发紧张的关系。

最后,英特尔不说话不代表其对AMD的行为感到开心。AMD近几年在困境中逆流而上,硬生生搞出了很多足以颠覆行业的新技术。市场各种传闻微软、苹果、高通、三星、谷歌甚至英特尔都想收购AMD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如果有一天真的发生了,而且是英特尔收购(哪怕部分收购)AMD,合资公司未来是否还可以继续获得授权将立刻成为疑问。过去,考虑到垄断问题,美国政府不一定放行,如今考虑到中国竞争的问题,美国政府的态度可能就不一样了。

还是那句话,希望中科院能从交易中获益。

Sennheiser 森海塞尔 Amperior 头戴式耳机测评报告

Sennhiser 森海塞尔Amperior是一款森海旗下少有的没有用“数字”命名的头戴式耳机,这个英文单词似乎也没有直接的解释,它的命名来历不得而知。然而,Amperior的定位却非常明确,官方表示定位于DJ的监听应用。而它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前身”,Amperior来自于森海塞尔“古老”的HD25耳机,从外观来看Ampeiror也与HD25近似,与正在销售的HD25II的外观细节基本一致。Amperior的官方售价为2699元人民币,大概比HD25-1 II贵1000元左右。

非常遗憾,我们从来没有听过森海塞尔HD25的任何一代耳机,所以在今天的主观测评中我们没有办法有对比的参考。不过Amperior的外观还是令人眼前一亮,只要稍稍了解一下HD25的历史,就可以在Amperior耳机身上看到这些很有“历史”痕迹的设计。有网友在Amperior图集文章留言说非常不喜欢它的外观,的确在HD25和Amperior身上有非常古老的耳机设计元素。

森海塞尔表示Amperior是HD25的一个特别版,例如低阻抗,更适合DJ的调音等等。而从外形上,HD25的变迁一直保持着比较古老的外形设计。Amperior采用36mm直径的扬声器单元,封闭式的单体安装设计,佩戴时是一个稍大尺寸的“压耳”的样式。与前不久测评的拜亚动力DT1350相比,它要更大了一些。

Amperior的头架以及固定耳机两个单元的支架设计颇为复古,头架是非常普通的特殊塑料材质,顶部缓冲材料是森海塞尔喜欢的绒布表面。头架可以从中间分开成“两轨”,在以往老式耳机中这样的设计其实可以适合不同“头型”的用户佩戴,调整两轨之间宽度可以改善佩戴舒适性和稳定性。单元固定的支架安装更为复古,耳机单元外壳直接被塑料支架插入,在最小尺寸时,支架还会伸出耳机单元位置向下大概有5cm以上,看上去实在诡异,但这种老式设计非常有趣[看下图右图]。

Amperior耳机连接线方式也是非常老式的风格。耳机采用了单边入线的连接方式,但故意将耳机线,插头,以及左右声道连接线放在外面,“飞线”也许在很多地方是个贬义词,但结合这样复古的设计就非常有趣。入线一侧分出红色的插头连接右声道,而连接到左声道的线则从其中一轨的头架中穿过,并且“飞出”。如果只看图片,还以为这是为什么DJ应用优化,而这其实是老式耳机HD25留下的种种痕迹。在几十年前,这样的飞线也许是无奈之举,而保留到现在就是复古的设计语言。

Amperior的耳机外壳有蓝色和银色两种,外壳似乎使用了铝制材料,表面有很细腻颗粒的氧化层。虽然为DJ应用定制,但似乎并不是为那些“打碟”的DJ所定制,它并没有特别紧的头架[可调尺寸确实非常大],也没有方便单声道监听的握持方式。从森海塞尔官方代言人宣传视频来看,似乎Amperior和HD25一样,还是更偏向监听。

Amperior与HD25-1 II相比,耳机外壳、耳垫部分从官方资料来看有所差别。而Amperior 18欧姆的阻抗以及120dB的灵敏度也要比HD25-1 II 70欧姆阻抗和108dB灵敏度更为好推。那么Amperior的表现如何呢?这款耳机由网友送测,已经使用过一段时间,我们对耳机又煲机超过300小时。

由于没有HD25等相关型号,所以本次没有特别明确的对比对象。测试参考的耳机是拜亚动力DT1350,另外也参考了森海塞尔HD580和HD650的风格。我们尽量多的使用了手边的音源资源,接下来也会谈谈不同音源下的表现。播放器部分使用FIIO X3K、FIIO X5、Cayin N6、Paw Gold等作为参考,声卡部分使用Monitor 06 MX作为参考,另外还使用了HP11等耳机放大器。

整体印象:Amperior的声音风格和它的外观一样,是一些有些复古味道的耳机,虽然它拥有金属质感的外观,比较流行的小巧的压耳式的外观,但它的声音则和近几年现代耳机有明显不同。作为一款封闭式的耳机,更是有复古的特色。它的整体解析力并不算目前顶尖或者高级水准,但整体听感和控制力却极容易搭配各种档次的音源。它的高频稍显暗淡,中频和低频部分有非常好的弹性,整体的风格几乎是近年来封闭式耳机上你所感受不到的。

高频表现:在森海塞尔官方宣传中可能强调了Amperior易于驱动,易于搭配手机等播放器[搭配了带线控的线材,可换线设计],当然也谈到了可以改善数码声。而这最重要的就从高频做起。Amperior的高频相对偏暗,声音有很好的密度,又有明显偏暖,瞬态反应相对较慢,又具有不错弹性的风格。这种风格很像老式的振膜,响应不够快,但后延的瞬态细节却非常真实。用Amperior去听小提琴一类的乐器,你可能不会感受到极为细腻的极高频延伸,但却可以感到温暖,饱满的声音,以及非常恰当的声音张力,和略有修饰感的大动态的控制力。

与绝大多数封闭式耳机强调高频的快速响应,凌厉的瞬态完全不同,Amperior显得从容,有张力,却不失质感。对于拨弦类乐器的吉他等,同样表现出从容不迫,只是解析力,空气感不是它的长项。而稳定、干净又没有尖锐感的高频,搭配绝大多数音源都容易表现出的温和,内敛又不失张力的一面,真的有几分HD580早期作品时的痕迹[它比HD580解析力更好]。

中频表现:Amperior的中频与DT1350相比动态、厚度以及和中高频的衔接都要好得多,作为封闭式耳机,这样的中频恐怕仅次于铁三角M50s。不过作为封闭式耳机,和不算大的体积,Amperior的人声表现的舒展程度是比较明显的弱势。当然,这部分受到音源影响比较大,下文专门谈到。在FIIO X3K、手机、vivo X5 Max等级别音源下,它的中频反而内敛、柔和,在偏中性一些音源上例如X3K上,更显的细腻,偏软一些。中高频部分爆发力并不那么强,但更为舒展,声场空间感稍好,但结像一般。

然而搭配FIIO X5或更好一些的Paw Gold,Cayin N6,Amperior的动态会大大改善,中频结像更为立体,但似乎不如之前的柔和感多,声音稍偏硬了一点,但是整体风格仍然内敛,温和。在N6、Paw Gold和06 MX下,如果是一些录音非常出色的人声,Amperior可以表现出明显更为出色的人声、中频表现。声音张力非常好,虽然不是偏软、偏细腻的风格,但却有很正的结像和风格。而中频和中低频部分则稍有挤压、修饰的痕迹,声音会有所谓“模拟味”的弹性,这种听感比HD650的厚重更显得舒展。

而在大动态的音乐下,Amperior搭配手机、X3K、Vivo X5 Max时就表现出不错的潜力,但如果你有经验,一下就听出来此时是“音源”喂不饱耳机,有力但欠缺一点。在更好的音源或者台式耳放上,Amperior可以表现出很扎实的中频,大动态下声音层次和形态干净、饱满,颇有HD600和HD580的形态。只是作为封闭式设计,爆发力还是比较一般。但在06 MX、N6和FIIO X5以上级别音源上,Amperior的中频动态已经比入门音源上有很大提升。

低频表现:Amperior的低频同样有比较复古的味道,下潜并不很深,但却有比较特别的“弹性”,这种弹性其实并不带有太多的细节,但却对增加低频的动态有很正面的效果。它与索尼的封闭式耳机低频发木发糊、AKG封闭式耳机低频减少量感,比较发干、以及Aurvana系列那种撒手不管的低频不同。它似乎做了一些挤压,适当增强动态,但也损失了部分下潜较深的细节。

在手机等音源上,Amperior已经有不错的低频量感,在大动态下已经表现出明显优于入门头戴式耳机低频的气势,只是解析力一般。搭配更好的音源或者耳放,Amperior中低频和中频的动态会得到明显改善,整个中频以下部分的声音明显要更为均衡,中频和中低频结像明显更为立体。搭配HP11或者更好的耳放,可以让Amperior表现出非常好的爆发力,这种解析力一般,但颇有弹性和大气势、控制力的低频,在如此小巧的耳机上表现出来,还是让人有些惊喜。

总结

从Amperior的定位来看,是希望借助HD25复古外观的延续和一些流行元素设计,让它去搭配出街、DJ或是搭配手机应用的市场。它的DJ风格和先锋甚至AKG那种打碟DJ追求的扑面而来的低频完全不同。Amperior仍然是一款声音均衡,音色有些复古,高频稍偏暗,动态表现出色的耳机。作为封闭式耳机,它的表现绝对可圈可点,不追求极致的解析力带给它明显更好的对音源的适应性,而大动态下的气势和控制力,虽然并不是顶级细节表现,但却有非常好的声音形态、层次。这种趋势,的确有些像HD580[老款],但也有很大不同。Amperior的确并不算难推,但搭配更好一些的播放器显然可以得到明显更好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这类风格的耳机由于和新一代耳机振膜技术相比解析力并不占优,会被很多居心叵测者拿来利用。例如,小米头戴式耳机在国外某网站测评时,参考对象就是森海塞尔HD25,并得出小米头戴式耳机某方面更好的结论[极高频的细节确实小米更好一点]。如果HD25-1 II的表现有Amperior的5成,那它的声音也远远好于小米头戴式耳机。而Amperior的整体表现也远远好于拜亚动力DT1350.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