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起亚电动SUV EV9升级,动力与软件得到全面提升 上汽大众新款SUV途岳正式上市,售价15.86-21.66万元 福特领衔投资45亿美元,将在印尼建立镍加工厂 主机厂召开座谈会,探讨国六B切换情况 特斯拉在墨西哥大举投资,助力其成为电动汽车大国 特斯拉推出版Giga啤酒,啤迷大喜过望 西安特斯拉中心车间揭秘,让你近距离了解制造 宝马、特斯拉等豪掷重金,墨西哥将成电动车大国 本田雅阁e:HEV亮相:能否成为雅阁救世主? 特斯拉中国首次败诉,需退一赔三 AI伦理员工大量裁减引发业界担忧,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被指责 AI过于强大,人类面临危险?马斯克、图灵奖得主呼吁暂停GPT-4模型后续研发 微软早期阶段将广告植入GPT-4版必应搜索 故意毁灭证据:美法庭对谷歌Play商店垄断诉讼开出罚单 元宇宙仍是未来,但实现需要时间——Meta重申在计算领域的地位 AI老板发出警告:无法解释的推理能力可能导致人类灭亡 监管机构开始对特斯拉Model X的问题展开调查 追溯OpenAI的历史,揭示其与马斯克的众多纷争 GitHub裁员,印度团队成最大受害者 微软与OpenAI强力结盟,共同致力于网络安全领域 AI视频素材来源不明,百度文心一言创作者面临版权风暴 OpenAI神秘CTO只有35岁,是ChatGPT之母 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开始寻找合作伙伴 推进人体试验 芝麻信用黑灰产生意:购买会员、薅羊毛可轻松提升信用分 比尔盖茨遭马斯克批评 AI 理解有限 AI越来越智能,你的工作还能保住吗?现实不容忽视 微软研究惊艳科学界:GPT-4能力接近人类,AI朝“天网”迈进? 推特泄露部分源代码,GitHub受命删除,安全问题引人担忧 谁在制造泰国游客流失的恐慌?真相揭秘 为何马斯克和OpenAI撕破脸了?马斯克为何实际控制被拒?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科技 >

评测IRIVER 艾利以及苹果A系芯片帝国初现雏形

2020-01-08 16:14:50   来源:
导读 众所周知,苹果是流动资产最高的科技公司,就算是石油公司都难以匹敌。也正是因为有了雄厚的现金储备,苹果公司才能够有大量专利技术可用。

众所周知,苹果是流动资产最高的科技公司,就算是石油公司都难以匹敌。也正是因为有了雄厚的现金储备,苹果公司才能够有大量专利技术可用。当其他公司还在外包生产产品零部件时,苹果已经尽可能地定制甚至是内部自主开发,其中最亮眼的当属目前使用在iOS设备上的A系列芯片。

不过,今天苹果的成就已不仅限于A系芯片,更像是一个令行业敬畏强大的芯片厂商。

蓬勃发展的A系列芯片

大概五六年前,当三星、微软和HTC都在依赖高通提供芯片的时候,苹果公司已经四处招揽人才,组建自己的工程师团队为 iPhone 和iPad自主设计芯片。期间苹果收购了两家标志性的公司,首先是2008年以2.78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小型无晶圆厂半导体(fabless semiconductor)公司P.A.Semi,为旗下自主芯片研究工程打下基础。

外界质疑为何苹果收购P.A.Semi,毕竟当时已经有各种ARM硬件任苹果挑选。直到苹果再一次收购Intrinisty,人们才发现了苹果的真正意图,不只是为了得到更多芯片开发人才,强化硬件和软件,更重要的是A4处理器诞生了,苹果确实利用此前收购的基础来开发了专门的芯片组和控制器。

从2010年发布A4芯片开始,苹果就不断的扩充其A系列芯片的阵容,引入不同的设计和功能目标。当然苹果公司在这方面的开发和研究也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但是随着每一代A芯片的更新和发布,这个芯片系列的威胁已经越来越大,特别是iPhone5出现的A6芯片,成为了苹果首款完全自主定制设计的芯片。苹果内部称其为Swift,A6虽然仍然使用ARM指令集,但是不再沿用现成的公版设计。A6是完全手工设计,耗费大量人力资源,成本更高,不过手工设计通常能够带来更高的能效。

事实证明A6跑出了两倍于上一代芯片的速度,加上先进的用户界面、操作系统以及软件开发框架和工具,苹果已经确立了他们在应用处理器方面的优势。凭借资本优势,苹果仍在自主开发非常昂贵的移动应用处理器,A系芯片性能优势不断扩大,上一代A9芯片在跑分中碾压对手,而对手往往迟个半年时间才能追上。

不得不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苹果刮起了手机芯片行业的革命风暴,并于2013年发布了业界第一枚64位智能手机芯片A7,还引入了配备强大图形处理性能的X变种型号。苹果没有就此满足,并通过世界一流的半导体团队持续推动芯片的发展,如今A系列芯片已经成为了手机芯片史上最强大的芯片。

搭载于iPhone7内部的A10芯片,是自从苹果的片上系统转移到64位处理器架构以来进步最重大的一次。A10Fusion芯片不仅拥有33亿个晶体管,而且还是A系首次采用四核设计,在新的动态电压频率调节模式和性能控制器下,能够有针对性对核心负载进行智能的管理,做到让某些核心完全关闭,能耗管控能力高效得惊人。

对此,当今甚至有人赞美称,搭载于iPhone7内部的A10芯片,已经几乎可以媲美英特尔入门级超低功耗芯片的性能,并且其制造成本更低,电源管理更优秀。之前评测也表明,MacBook Air中的英特尔老芯片在跑分上已经体现出了与10相比的不足,但重点不是速度有多快,跑分是无所谓的事情,而是同样性能的发挥时,A系芯片拥有更高的能效水平。同时,市场上因为有不同的处理系列产品推出,A系芯片对比也越发鲜明。

不只有A系列芯片

除了为iPhone、iPad和AppleWatch设计的A系列芯片之外,苹果已经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产品线开发芯片。去年,我们在第一代AppleWatch上看到了苹果第一枚SiP(System-in-Package)系统级封装的小芯片:Apple S1,这是一枚针对可穿戴设备量身设计的超微型芯片。

作为AppleS1更新换代产品,今年在第二代智能手表Apple Watch Series2上,又推出了改用双核心设计的Apple S2芯片,将微型芯片性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Apple Watch的速度提高达50%之多。此外,S2还加入了新图形处理器,将图形处理性能提升到2倍。

不仅如此,苹果不忘继续改进AppleS1芯片,在AppleWatchSeries1智能手表上所更新的那枚芯片,同样改用了双核心的设计,加速性能表现,用户能够轻松感受到迅速启动自己常用的各种应用的快感。

说实话,AppleS1和S2芯片应该仅相当于一个全新的开始,因为在今年苹果新发布的AirPods无线耳机上,我们又看到全新超低功耗的AppleW1芯片。尽管苹果没有透露太多与W1芯片相关的细节,但苹果明确表示,关于AirPods无线耳机任何开创新的体验,都要得益于革命性的超低功耗Apple W1芯片。

目前至少有三个AirPods的创新与W1芯片有关。首先是“化繁为简、一步到位”的无间衔接,凭借W1芯片只要靠近iPhone或AppleWatch即刻配对完成,提供行业内的最出色全自动的设置方案。再者,W1芯片可以“稳定”的连接,苹果称不仅不会有普通蓝牙耳机的断续情况,还能“提供卓越的音质”。最后一点是超低功耗,W1芯片工作时功耗只有传统无线芯片的三分之一。

总的来说,W1芯片不仅有助于传输高品质音频,而且还带来了行业内的最出色全自动的设置方案,以及最出众续航时间。唯一的疑问就是,考虑到这是一枚无线耳机芯片,苹果是否会考虑提供AppleW1芯片的授权?毕竟这有利于其他第三方厂商打造同等或更出众品质的无线耳机配件产品。

苹果下一步野心是什么?

对于行业来说苹果的A系品牌作用是史无前例的,或者说最近已经没有哪个公司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一个这样的团队竟能够开发出这么高质量的芯片。通常能够为自己的产品开发出这样的芯片的参与者总能代表“行业领先”,至少完全不输给高通。关键在于,这为苹果旗下产品自主设计硬件的“垂直整合”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iPhone和iPad中A系列芯片的优势不断扩大,看到利润丰厚的市场拱手相让给苹果,一些口袋里有钱的厂商可能也蠢蠢欲动,开始思考他们能不能也自己设计芯片。然而短时间内要完成自主非公版的设计并不那么简单,这一点谷歌已经证明。

无论如何,迄今为止我们看到了苹果三个创新的芯片设计,分别为A系列、S系列和W系列。尽管S系列和W系列刚刚起步还相对较新,但参照过去几代A系列芯片的发展步伐,苹果并没有就此罢休的打算,反而是要将其打造成业内一流的芯片。

我们也不清楚苹果下一步是什么,根据近年来的报道和爆料,摆在眼前的大概有三个迹象:

-首先是集成调制解调器的SoC一体式芯片?

-再者是自主设计GPU图形处理器单元,包括调制解调器?

-最后还可能将A系列芯片带到桌面上?

观察手机行业SoC系统级芯片的研发历程,集成调制解调器似乎是必走的步骤之一,高通目前已经做到这点并且优势十分突出。最近沉寂已久的英特尔,开始为苹果某些型号的iPhone提供调制解调器,但早几年就有迹象表明,苹果同样有兴趣打造自主调制解调器,相信将其集成到A系列芯片之内只是时间的问题。

另外,从去年12月份开始,就不断有传闻显示,未来苹果不仅致力于移动芯片的CPU中央处理单元,而且还考虑自行研发GPU图形处理单元,相关工作“悄悄地在幕后进行中”,而不是长期从Imagination Technologies获取授权。据称一是成本因素考虑,二是性能因素,苹果不希望看到通过堆GPU核心集群来提升性能,核心越多稳定性就越差,而且功耗不易控制,反而倾向于较小或相对合理的GPU配置。

假如苹果真的有一支能力出众的GPU团队,并且愿意慷慨投资,那么苹果通过定制自主的GPU架构,将有可能实现重大的性能改进,无论是芯片面积还是性能,均可以比之前提供的GPU内核更合适整体芯片结构设计。苹果在这方面仍是新手,但已经拥有成熟且十分成功的CPU内核定制经验,这点有助于苹果少走弯路。

与此同时,苹果似乎要做的不只是移动芯片的主导力量。根据传闻了解,苹果极有可能将A系列芯片带到Mac产品线上,主要是因为在超低功耗芯片领域,A系每瓦的性能与英特尔的差距逐步缩小。当然了,在高性能处理器领域,英特尔的领先地位毋庸置疑,不过低端入门级的超轻薄产品未来就很难说了,其实对于苹果最大的挑战还是在于不同芯片架构之间软件的无缝兼容问题,即使数年或数十年也不一定能够解决。

总之,从这三个系列芯片的发展势头来看,苹果在整个芯片行业还能有很长的发展之路,但就移动行业而言,苹果的食物链已经足够庞大,更多成果或许将在未来两三年内一一呈现。

RIVER 艾利和 Astell&Kern AK380 便携式数字音频播放器测评

IRIVER Astell&Kern AK380以数字3作为标识,是目前IRIVER AK3xx系列中的旗舰,也被认为是“第三代”AK系列播放器。从外观来看,AK380的设计更为大胆,但仍明显保留了AK播放器的一些细节上的风格。而从第一代AK播放器的诞生,它们的定价都不低,AK380的普通版本售价在2万元人民币左右。

今天第一部分测评,我们将只测评AK380播放器的耳机输出部分的表现。而第二部分,将测评AK380的Lineout和数字输出以及AK380AMP耳放附件的表现。第三部分,会专门测评网友一同送来的IRIVER定制版本的拜亚动力T1耳机。非常感谢网友提供送测样机。

外观

外观工艺与触感:AK380外观设计特别,有很高的辨识度,我们看到它以屏幕作为第一高度平面,并没有放在机身正中间。在机身左右两侧和底部,都做了不同放射方向的斜切面,构成了不同样式的线条,略微偏右上角的屏幕上机身看上去似乎并不是一个对称的长方体,右下角好像多出一块,其实它是一个标准长方体。

AK380标准版同样使用一体化机身设计,背面为一块玻璃外层的底板[可用吸盘吸开拆解],而整个机身框架由整块铝材切割而成。IRIVER AK系列播放器外壳表面氧化技术仍然保持很高水准,这台AK380有比较深褐色的外观,很细腻的磨砂质感,理论上似乎应该提供比较高的表面硬度。而底部的玻璃底板,和铝制外壳都提供了非常光滑的手感,如果不是AK380本身线条硬朗,可能还会拿不稳?

当然,AK380还标配一个真皮的皮套,同样来自意大利某品牌定制。不过由于大的触摸屏的加入,让真皮皮套的包裹感和整体感没有第一代IRIVER AK120刚刚出现时,搭配量身定制的真皮皮套时的感觉精致。

AK380保留了一个物理旋钮用于调整音量,虽然它不是模拟电位器,但这个旋钮的位置和设计曾经是IRIVER AK系列的标识。但在AK380上,不再是以往的多道鳍片式的设计,而用四对向内收缩的斜线和斜面将这个旋钮包围。看上去AK380的旋钮位置似乎像向内收缩的腰线,变窄了一般。当然这都是视觉上的误差,也是其设计巧妙之处。

屏幕与触控:从AK100II的第二代AK系列播放器开始,IRIVER的AK系列不再追求第一代时的小巧便携的定位,而转供大屏幕触摸,其实这不但在操控上迎合了用户的习惯,也给随身听播放器提供了足够大的机身内空间。事实证明,用一个至少像AK100II那样身材,对于高品质播放器的元件安排、供电、续航甚至散热都是很必要的。

AK380的尺寸不小,它的宽度和一个2.5英寸的硬盘类似,而长度要比2.5英寸硬盘[长10cm]略长1厘米多[AK380长11.2cm,宽7.9cm左右]。屏幕占据了整个上表面大部分的位置,而它的位置相对靠近右上角,整个AK380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微型台式设备,屏幕所在高出一块被架在了一个小底盘上。

受限于随身听设备微小的产能,无法获得优质的屏幕来提升用户的体验。AK380仍然使用了一块4英寸的800x480分辨率的电容式触摸屏[由于机器屏幕已经贴膜,无法判断原屏幕表面触感]。视觉效果对于一款播放器来说完全可以接受。

它内置操作系统应该是来自于定制版本的Android操作系统,但UI的设计风格自成一体,完全不可能看到原生Android上一些丑陋的痕迹,这其实在飞傲的X7上还有大量这样的残留。AK380也保留了顶部下拉菜单的典型Android设计,而这也是AK系列播放器非常重要的一个控制面板。可惜的是,同样受限于处理器性能,AK380并没有因为是旗舰级的播放器而在系统操作上有非常流畅的表现。好在它的触控操作都比较稳定可靠。而具体操作感受如何,我们在下文相关功能时一并谈到。

外观按键与接口:AK380顶部提供了两个输出接口,一个为3.5mm普通非平衡耳机输出[软件可切换Lineout],它还兼有圆形光纤输出接口功能,当插入标准圆形光纤接头后,由于深入的深度较深,可以物理触发打开光纤输出功能。这个接口旁边为一个2.5mm的平衡耳机输出接口。顶部右侧是锁屏按键和电源开关按键。

机身底部是一个标准的MicroUSB接口,它可以用来充电,可以与电脑进行数据交换,并支持USB DAC功能。旁边的4个触点,用于连接IRIVER提供的附件。例如,AK380AMP的背夹耳放,通过4个触点来传输左右声道模拟信号,而此时USB接口只是用于供电和系统内操控指令的传输[MicroUSB是具有模拟输出定义功能的,例如飞傲就这么干]。

在AK380的左侧是三个用于播放控制的按钮。中间按键用于播放和暂停曲目,上下两个键为上下曲的选择,这三个键非常灵活,个人认为似乎阻尼或者弹性设计的偏小了点,很容易误触,尤其是在带皮套的情况下。

在AK380右侧下方,为一个MicroSD卡的卡槽,它本身内置了256GB的存储空间,同时支持SDXC规格的MicroSD卡扩展。而翻过AK380到背面,可以看到右上角有一个螺丝钉,这是一颗占位螺丝,当AK380与AK380AMP背夹相连时,拆掉这颗螺丝,背夹上会有另一个螺丝与AK380主机相连,拧紧后起到固定作用。

比较特别的是,AK380在屏幕下侧的机身斜面上,有一个外观看上去的一个小点凹陷,这个区域是一个“Home功能键”,即在任何状态按这里都可以回到主界面。只是它的实现方法有些特别,官方称之为“压敏式电容触摸”。在使用时,需要稍微用力按下该小圆点,才会有效果。而且奇怪的是,似乎在带皮套下这个功能更容易实现,而在裸机下很难触发这个功能?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